这一边,头部玩家怪兽充电还处于直营转代理的阵痛中。在那头,来电科技创始人袁冰松被传失联一个月,后回应称所涉国有资产流失一事,已经配合相关部门调查。
一个又一个利空消息,把共享充电宝拽进了漩涡。当然,共享充电宝并不是最近才成为众矢之的,提到街电、小电、怪兽充电,很多人都会想的“充电宝刺客”,“充电宝小偷”,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共享充电宝的不满。
如今这个行业也开始走下坡路了。
近两年的共享充电宝行业基本已进入了存量市场,开始有人掉队、有人补位,有大厂下场、也有同行合并,整合从未停止。到2024年,有行业人士称,怪兽、美团、竹芒科技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第一梯队。
在一次又一次的洗牌中,共享充电宝模式显得越来越不性感,而且行业路子走得越来越窄,越来越不好做,共享充电宝行业当下面临多重困境,导致其发展受阻。
小编分析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:
1.市场竞争激烈和恶性竞争:
共享充电宝行业在2017年经历爆发期后,由于快速的资本注入和品牌扩张,市场逐步成熟,竞争加剧,导致恶性竞争。所以只有少数企业能存活下来,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。
为了抢占优质点位,共享充电宝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,导致成本高昂。例如,怪兽充电为了进入北京环球影城,支付了700万元的入场费。
2.运营管理问题:
直营模式需要企业自己铺设和运营网络,管理难度大,且成本较高。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,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逐渐暴露,如“偷单”、“割韭菜”等乱象频发。
转向代理模式后,虽然可以降低部分管理压力,但代理商的服务质量和品牌维护成为问题,导致用户投诉增多。
3.商业模式问题:
共享充电宝行业是重资产模式,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购买设备、柜机和进行市场推广。
市场容量小,天花板低,收入模式单一,主要靠租金和广告收入,市场集中度高,增速放缓。
4.技术和设备问题:
共享充电宝的充电速度慢,有用户反映充了50分钟才从1%充到26%。再加上手机厂商的快充技术进步,使得手机充电速度大幅提升,消费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手机充电,降低了对共享充电宝的依赖。
共享充电宝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,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。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加,维护成本也在不断攀升,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就造成了部分品牌的共享充电宝设备老旧或技术更新迭代慢,影响用户体验。
5.内部管理和法律风险:
行业内部动荡,如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袁冰松及其关键接手人韩冰失联,涉及国有资产流失问题。怪兽充电面临多地代理商的联合诉讼,指控服务铺设不力、设备故障频发等问题。
反映了内部管理和运营问题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,导致共享充电宝行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,很多企业难以维持下去。
6.行业整合和转型、资本退潮和股价下跌:
头部玩家如怪兽充电、竹芒科技等开始转型,通过代理模式减轻运营压力,并拓展海外市场和跨界业务。共享充电宝行业在资本市场的热度逐渐退却,导致相关企业股价下跌,如怪兽充电自上市以来股价累计跌超90%。
共享充电宝企业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,如智能制造、分布式光伏业务等,但这些新业务需要行业资源和客户资源,且市场已经相对成熟,难以立稳脚跟。
7.用户和商家的负面反馈:
在黑猫投诉平台,目前涉及共享充电宝相关的投诉已经达到了2.6万条。这其中,消费者们投诉的焦点,大多集中在涨价、充电慢、好借难还、割韭菜等维度。商家则因为分成比例低、提现佣金等问题与共享充电宝企业产生矛盾。
综上所述,共享充电宝行业目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,包括激烈的市场竞争、高昂的点位成本、盈利模式的问题、运营管理的难题、技术和产品的瓶颈、资本退潮以及用户和商家的负面反馈等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,导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前景变得不太乐观。
